Sunday, September 07, 2008

戒壇上的一點回憶!


民國82年(1993)新營妙法禪寺傳戒法會上戒壇三師與八尊證和尚
kaiti:時間真的過得很快,算一算我出家受戒的日子至今也足足15年了。昨天準備把戒師資料整理後貼上來,才發現有幾位當年的戒師也早已圓寂了。謹此希望能給在戒壇上一面之緣的戒師們留下一點回憶。

壇上三師

得戒大和尚:覺光長老
教授阿闍梨:道海長老
羯磨阿闍梨:妙蓮長老

尊證阿闍梨

真華長老
開證長老
菩妙長老
惟覺長老
法智長老
明田長老
今能長老


覺光 (1919 - 2014 )法師俗姓谷,名成海。1919年生於遼寧海城。1928年,十歲隨高旻寺清一和尚到上海,在海會寺剃度,法名安童。1930年秋,于浙江天童寺依圓瑛長老授具足戒,得名覺光。後赴天臺教觀總持第四十三祖諦閑老法師所建之寧波觀宗寺深造,其後受寶靜大師賞識選為常隨入室弟子。1939年,至香港,得寶靜大師授天臺教義,促使其繼顯明法師之後,成為天臺教觀總持第四十六代傳人,法名起本。抗戰期間,師目睹國人遭受凌辱,悲憫世間疾苦,發願實踐菩薩道,建立人間淨土,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工作。復員返港,積極組織香港佛教聯合會,創辦各種社會事業。現在香港由師親手創立,或協助,或影響而創立的佛教事業,有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專、佛教醫院、佛教安老院、護理安老院、佛教墓園等。於香港佛教之振興,影響甚大。現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道海 (1924 - 2013 ) 生於山西省晉城縣,七歲入私塾至十三歲於山西高平縣金峰寺禮祖印和尚剃度出家。後於青蓮寺受具足戒。曾於正覺寺親近體敬和尚凡三四夏。大陸色變後避居香港,就讀於華南佛學院,並親近倓虛、定西、樂果等諸大善知識。1981年應台中南普陀廣化律師之請至南普陀佛學院講《隨機羯磨》。此後在台各處寺院宣揚律法,講戒、授戒。1987年受聘為淨律寺佛學院院長。1991年接任南投正覺精舍住持,期間悉遵佛制,力倡結夏安居。1994年福嚴佛學院禮請至學院講授《南山律在家備覽宗體篇》。1996年南普陀廣化律師往生後,應寺眾禮請主持南普陀寺丈席,並兼任佛學院院長職。法師經常弘律於台灣各寺院,乃至美國萬佛城,大陸五台山普壽寺等律宗道場。1998年應達賴喇嘛之邀,至印度達蘭沙拉罹布林上學院參與《比丘尼傳承研討會》。師弘護戒法竭盡心力,行止溫遜令人如沐春風,其培育僧才、紹隆佛種之功實為可敬。
 
妙蓮(1922 - 2008)民國11年生於安徽巢縣,宿具善根、器宇非凡。九歲既童貞入道,二十歲時受具足戒于南京寶華山,而後參學于蘇州靈岩山寺,以淨宗為依歸。民國38年,二十八歲時因弘化而至香港,慨人生之無常,生命之苦難,先後於大嶼山及青山閉關二十年之久;除閱藏念佛,並虔修般舟三昧十次;每次九十晝夜中不坐、不臥、不睡、日中一食,誓證念佛三昧。此出類拔萃之難行苦行,倍受贊仰;感眾信弟子依止修行,並擁護建設道場。
民國68年為籌印大智度論來台,見寶島民情樸實、學佛青年優秀,惜缺乏健全之叢林道場以培養僧才。為紹隆佛種、續法慧命,積極度人為僧,令三寶久住。民國70年來台定居後,在善信的護持下,於73年購的埔裡現址;並秉承蘇州靈岩山祖庭印光大師念佛持戒、持戒念佛之宗風,創建臺灣靈岩山寺。

開證(1925 - 2001)臺灣高雄人,俗姓黃。年二十六,禮高雄元亨寺永達和尚出家。越二年,於臺南縣白河大仙寺受具足戒。未久即代師主持元亨寺,並開創義永寺。民國四十四年(1955),赴新竹獅頭山海會庵「臺灣律學研究院」,親炙白聖法師研習律學及楞嚴諸經。
師熱心於道場之開創和整建,所開創或整建弘化之道場,除前述者外,另有觀音寺、高雄宏法寺、前鎮念佛會、西甲念佛會、佳冬念佛會、臺南妙心寺(開山者為心覺法師)、臺東金龍山紫雲寺。目前部分道場已交由弟子傳道、傳孝、傳燈等法師負責。師又致力於宏法事業,先後創辦佛學研究班、僑仁中學(後更名為能仁工商)、慈恩幼稚園、慈恩圖書館、慈恩出版社、慈恩中醫診所、慈恩兒童之家等。師曾任高雄生命線協會常務理事、臺東佛教支會理事長、高雄佛教分會常務理事等職。

成一(1914 - 2011)江蘇泰縣人,俗姓王,名汝康。字覺因,別號壽民。十五歲因病感悟人生多苦,從縣屬觀音禪寺春遠和尚出家。三年後入該縣光孝佛學院就學。民國二十九年(1940),受具足戒於寶華山妙柔和尚。三十一年考取上海中醫學院。畢業後,於上海玉佛寺創辦佛教施診所,以醫術濟世。三十七年渡海來臺。四十一年隨師祖南亭和尚於臺北市創辦華嚴蓮社。隨後曾任頭城念佛會會長、宜蘭縣佛教會會長,主編覺世旬刊,創建僑愛佛教講堂,宣講淨土三經,出席世界佛教僧伽大會等。六十一年繼南亭和尚出任蓮社住持。

師除弘法之外,並從事教育、文化、醫藥學術研究,參與智光商工建校、創辦華嚴專宗學院、領導中國藥用植物學會等事業。曾於七十三年五月榮獲美國東方大學頒贈名譽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新中藥季刊、萬行月刊發行人、華岡佛學研究所副所長、華嚴專宗學院院長、智光商工學校董事長、華嚴蓮社董事長等職。著有慧日集三冊、為什麼要念佛、環島弘法日記等書。

惟覺(1922-?)臺灣嘉義人,俗姓黃。名開通。號獨峰。幼年隨嘉義縣清華山德源禪寺永錫法師出家,民國四十五年(1956)於屏東東山寺受具足戒。曾負笈日本九年,入京都宗玄禪門高等學院,並參學於東京平林禪堂、岐平正眼禪堂。於臨濟宗禪學造詣精深。六十三年創辦清華山德源禪學院,培植禪宗人材,且於德源禪寺之重建頗多建樹。師曾任臺南縣學甲法源禪寺住持,現任清華山德源禪寺住持,以及嘉義佛教支會理事長。著有臨濟禪師語錄講話、廓庵禪師十牛圖講話。

真華(1922 - 2012)河南商邱人,俗姓劉。十四歲於泰山禪院出家,二十四歲至南京寶華山禮妙柔法師受戒。先後參訪常州天寧佛學院、蘇州靈巖山、寧波天童寺及育王寺、普陀山等道場。民國三十八年(1949)入軍籍,隨軍來臺,受傷退役,再度出家,親炙慈航法師、印順導師。四十六年創辦羅東念佛會,並任屏東東山寺佛學院院長六載,任教臺北慧日講堂三年,出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等職,致力弘法及佛教教育。著有參學瑣談一書行世。

菩妙(1921-2009)臺灣高雄人,俗姓劉。年十六,依臺南竹溪寺一淨和尚剃度。民國四十一年(1952)於臺中寶覺寺受具足戒。五十三年,晉任高雄市元亨寺住持,任內致力於整頓寺容,弘揚佛法,並舉辦戒會。現任高雄市佛教分會理事長。臺灣省各地啟建戒幢時,師曾多次擔任戒師。

今能(1930 - )臺灣新竹人。法名定寂。年三十二禮妙廣法師披剃,四十五歲時受具足戒於臺北樹林吉祥寺。曾任公務員、民眾服務社理事等職。現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監事兼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倫理教育學會理事、聖靈寺住持等職。師熱心於地方公益事業,並經常參加黨政活動,以溝通佛教與黨政之關係。

法智(1933 - 2003)台南縣白河鎮人氏,俗名賴飛真。師幼具善根,六歲喪母,九歲時,父親公蹺翁偕其至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出家,十七歲時駐錫高雄縣阿蓮鄉的大崗山超峰寺。一九五六年師二十四歲,於屏東東山寺受具足戒,翌年元月入台北市臨濟寺的「三藏佛學院」,於白聖法師門下受學,一九五九年畢業,復又入研究院深造,三年後畢業回常住,並於六十六年起擔任超峰寺住持,在其積極整頓之下,寺貌、道務呈現一片新興氣象。曾任高雄縣與台灣省佛教會理事長,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任內積極推動弘法利生、施醫救苦事業。長老平生凡事以身作則,兩堂課誦、過堂用齋、出坡作務,都親自參與。日常生活自行料理,不敢勞煩他人。待人親切和藹,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因此廣受大眾愛戴。

明田 (生卒未詳)台北市臨濟護國寺前任方丈,目前尚無法師生平資料。


壇上引禮
開堂和尚:心田法師
陪堂和尚:傳孝法師
三師父:會能法師
四師父:宗本法師
五師父:密因法師
六師父:慧安法師

 
心田(1935 - )台南學甲人氏,俗名陳崑林。十六歲於嘉義清華山德源禪寺禮開通(惟覺)法師祝髮出家。1956年二十歲於白河關仔嶺火山碧雲寺受具足戒。先後畢業於台北圓山臨濟寺的中國佛教三藏學院及研究院。1963年,法師於研究所學業完成後,即赴屏東東山寺協助圓融尼師籌辦「東山佛學院」,心田法師則負責80餘學僧之訓導工作。之後,法師則積極展開各項弘法工作,首先在全省各縣市舉辦佛學講座,繼而在新營建國、屏東、台中草屯中興等廣播電台創立「佛教之音」空中佈教節目,連續佈教達20餘年之久。歷任新營妙法寺住持、關仔嶺碧雲寺住持。1967年心田法師當選台南縣佛教支會理事長,後又升任屏東四重溪清龍寺、嘉義中埔白雲寺等道場住持,並曾創辦僑仁職業學校,對教育及慈善事業頗為熱心。1969年法師在妙法禪寺內創辦「貧民施醫施藥所」。並在寺內附設慈愛幼稚園,大力推各種弘法事業,如舉辦「弘法人員講習班」,未了使佛法宏揚於異邦,法師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創建法興寺,又於俄勒岡州普特蘭市創建普輪寺。由於在美國建寺弘法的經驗,法師有感於佛教教義於國際之傳佈工作尚待努力之處甚多,極缺乏具國際流通功能之外語、外文人才,於是法師於1991年,邀請35位熱心人士共同發起籌組「中國佛教傳佈協會」,於1992年正式成立,由心田法師擔任第一屆會長。心田法師另一項創舉是成立「佛教衛星電視台」,鑑於多年弘法心得,法師認為電視弘法是最直接深入每個家庭,於是於1996年9月正式獲准設立,並歸屬在佛教傳佈協會的組織下運作,是台灣最早成立的佛教衛星有線頻道,與「法界衛星」、「慈濟大愛」、「佛光衛視」同為佛教電視弘法的重要傳播媒體。心田法師在各項弘法上皆有傑出的表現,在南台灣頗孚眾望,深具地方性的影響力。 

傳孝法師(1950 - 2011 )出生于臺灣省屏東縣內埔鄉和興村,俗姓鄭。他自小聰穎,佛緣深厚。十七歲皈依開證上人,二十三歲在高雄宏法寺剃度出家。一九七三年在苗栗法雲寺受具足戒,同年進入佛光山叢林大學唯識系就讀。畢業後,經常應邀到各地講經說法,頗獲信眾讚譽。一九七七年接任佳冬慈恩寺、新埠江提寺、竹田德修禪寺、西螺報恩寺、台東普陀山觀音禪寺等住持。二零零一年,開證上人圓寂後,承其恩師之法派,又接任上人住持的高雄宏法寺。傳孝法師法緣深廣,修行精進,內密羅漢之儀、外觀菩薩之行。無論國內國外為佛教事業不辭勞苦,荷擔重任,現任職務有:中華佛教護僧協會理事長,屏東縣慈恩協會首任理事長、慈恩佛學院創辦人兼院長等職務。1996年被推為重修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名譽主任、天心永樂禪寺導師,2004年又被聘為南平市慈恩功德會名譽會長。

Friday, September 05, 2008

一個驚喜!

今天下午收到一封轉寄過來的e-mail.在10月11日一場名為《20世紀馬來西亞漢傳僧侶研究國際研討會》將在吉隆坡新紀元學院舉行.得悉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與新紀元學院族群研究中心為主辦單位.覺得很驚喜終於有人願對這一方面的歷史感興趣和開始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希望這不是對個人身份或某一特定人物的歷史粉刷,而是真正能為幾世紀以來諸多漢系佛教大德們南遊弘化的定位和肯定.

奇僧異事 - 廣欽法師(1892-1986)


福建惠安人。本姓黃,因家貧,至晉江李姓家中為養子。生稟夙慧,隨母奉佛茹素,未久,皈依福建泉州承天寺瑞芳法師。其後,師曾遠遊南洋多年,返鄉後刻意苦行,歷十餘寒暑。三十三歲,投禮瑞芳法師披剃,法名照敬,字廣欽。民國二十二年(1933),四十二歲,受戒於福建莆田囊山慈壽禪寺。後遂決志至泉州城北清源山潛修,自是斷棄五穀,僅食菓類。師曾於山中入定,歷四月,往來農樵皆以為物化,承天寺方丈轉塵老和尚乃偕同弘一大師前往勘驗,始知師深入禪定,歎為希有。

民國三十六年來臺,初時棲止於臺北新店寒林曠野之間;三十七年,於山壁間開鑿石洞,命名廣明岩(今稱廣明寺);四十年,移錫於臺北土城日月洞,鮮為人知。三度禪定之後,始名聞於世。四十四年至四十九年間,於土城火山興建承天禪寺,火山則稱清源山,係為紀念祖庭而命名者。各地善信前往參禮者絡繹不絕。七十五年二月於高雄六龜妙通寺示寂,世壽九十五。〔廣欽老和尚事略、廣欽老和尚雲水記〕資料來源:佛光電子大辭典

kaiti: 廣欽法師(又名廣欽老和尚)一生的傳奇故事,在台灣的佛教界流傳甚廣,他目不識丁,卻往往能出發人深省的獅子吼;他一生苦行,來台後僅以水果裹腹,伏虎軀鬼傳聞甚殷, 若以靈異、神通來看待老和尚,是無法探清他的形象

相關網站:http://www.bfnn.org/kuangchin/index.html


Thursday, September 04, 2008

捨身自焚 - 寶松和尚 (1891 - 1962 )


寶松和尚俗姓陳名開熙,祖籍長樂,生於福州。他五歲喪母,隨父長大,躬親事孝。十八歲時,其父經商破產,他乃被棄養,憤而籌資在福州崎頂開設芝林燭店,虔誠長齋信佛。他一生為人剛毅豪爽,一付俠義心腸;平時自奉儉約,濟困扶貧;關心勞動者疾苦,願人所願,翼護革命志士,剛恤艱危。這些高尚的品質使他日後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寶松和尚在青年時期,曾與道侶共同籌建福州功德林(佛教徒行善和誦經的處所)和放生會。為籌集資金,他不辭辛勞,歷盡艱辛,隻身遠渡星洲、馬來亞等地,最後落腳檳城,禮極樂寺住持本忠為師,一面潛心研究佛學,一面將籌集到的款項陸續寄回福州。寶松和尚於1908年27歲時,返回福州,受具足戒于鼓山湧泉寺。先後膺閩侯雪崇聖寺、檳城極樂寺監院和福州林陽寺住持。

1937年蘆溝橋事變,抗戰軍興,全民族投入了反日本侵略的艱苦卓絕的戰事中。寶松和尚啟建規模空前的瑜伽焰口千壇,普度為抗日而殉國軍民的英靈;祈求護國、反對侵略,其愛國、愛民族之心,灼然可見。民國初,閩中古刹開元寺曾淪為囚獄。1941年福州第一次淪陷,約一年後光復,但開元寺旁的一些無賴之徒,趁機毀寺占地蓋房。寶松和尚知難而進挺身而出,以懇切的言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以勸阻;幾經挫折之後,終使開元寺得以倖存;繼之拆除囚獄,予以重修。解放後,開元寺經幾次修葺,面貌煥然一新。

1947年,寶松和尚憫四眾貧民病乏醫藥之苦,大力支持莊公輔居士提出的本慈善救濟之旨,服務社會,不以營利為目的創辦福建佛教醫院的計畫。他悲願之深且摯,無償獻出開元寺東側藥師殿舊址,暫設臨時病院。為籌集建院資金,寶松和尚又再次遠渡南洋,足跡遍及星洲、檳城、吉隆圾坡、怡保、麻六甲等埠;並在星洲設立董事部,將募集到的藥品、醫療器械、款項寄回福州。1949年,福州佛教醫院建築完成,寶松和尚正欲返國舉行開幕儀式,以時局丕變,遂羈留南洋,隨緣弘化星馬一帶,從此他長期羈旅域外,相繼在檳城極樂寺念佛堂和麻六甲明覺蓮社執掌佛事,後於馬來亞柔佛州創建道場,名為「一真法界」。

1962年率徒廣稀移錫怡保東蓮小築参與佛七。寶松和尚看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給世界和平帶來戰爭陰影,危及人類生存,他在主事佛七之後,于29日子夜,發願祈禱世界和平,消弭核戰爭,率其徒廣稀捨身自焚,以示抗議。並遺教其他弟子,諄諄以戒殺、放生為囑,表達了人類反對核戰爭、祈求和平的善良願望。寶松和尚師徒捨身自焚的壯舉一時轟動教界,博得愛好和平人們的讚揚。馬來西亞鄭真如居士于1983年在寶松和尚生活過的福州開元寺西側建立寶松和尚紀念堂,以垂其志。

kaiti註:寶松和尚師徒為世界和平而捨身自焚之舉。正確與否,就讓後人各自評斷了。

Wednesday, September 03, 2008

近代奇僧 - 金山活佛(1880 - 1935 )



在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金山寺出了一位「金山活佛」,在江南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由於「金山活佛」的名氣太大,他的法名妙善反而不為人知。

出家後的董姓青年,法名妙善,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 年)在寶華山受具足戒,之後到金山江天寺住禪堂。據曾任江天寺方丈的太滄老和尚,生前的回憶,他到金山江天寺住禪堂時,妙善已住在藏經樓上的閑寮房中自修。此時還沒有人稱他活佛,不過他的靈異事蹟,早已眾所共知了,尤其是鎮江一地,更是家喻戶曉。

金山活佛的生活,他穿著是冬夏一衲,冬天不覺冷,夏天也不知熱。他的施捨心很大,有時皈依弟子供養新衣服給他穿,不幾天就不見了,原來他施捨給別人了。他住在金山寺藏經樓的閑寮房裡,房子裡沒有桌椅床鋪,也沒有衣廚書架,只有一塊方石頭,石頭上放著一個舊蒲團,他夜間不睡覺,不是經行念佛,就是參禪入定。他吃的更為奇特,專喜歡吃殘菜剩飯,甚至放倒在惡水缸裡的飯菜也撈出來吃,他也許是為了惜福,也許是遊戲三昧,心中到了不垢不淨的地步。他一生兩腳步行,從不坐車,尤其是不坐人力車(黃包車),有一次在南京,一個在家弟子請他吃飯,雇了一輛人力車,拼命的拖他坐上去,車子一拉動,他在車上就大喊頭痛,喊聲愈來愈大,那位弟子無奈,只好叫車子停下來,任由他下車走路。

活佛的禪定工夫很到家,民國九年(一九二○年),太滄和尚任金山寺知客,鎮江關監督冒廣生是信佛的人,慕名到金山寺拜訪活佛。太滄和尚領著冒監督到活佛所住的寮房見面,而房門關閉,叫門不開,不得已破門而入,原來活佛在蒲團上入定了。太滄和尚在他耳邊彈了三指開靜,活佛才出定慢慢的睜開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活佛被鎮江檢察廳廳長董少卿拘留,關在看守所。太滄和尚去看他,法警打開房門,太滄發覺他又入定了。

活佛住在金山寺時代,常在夜深人靜、數百僧侶好夢方熱的時候,獨自到山上高處念佛,他放開洪鐘似的嗓子,以他自創的腔調,念:「誰─念─南─無─阿─彌─陀 ─佛──」他宏亮的聲音劃過長空,音調悲切,令聽到的人不禁淒然。他夜間到山高處大聲念佛,念了多年,在那段時間住過金山寺的人,腦海中都會留下他念佛的 聲音。活佛在金山寺掛單駐錫了近三十年,鎮江、南京一帶,皈依他的弟子不計其數。同時,他對金山寺也有很大的貢獻,例如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地方上有的鬧旱災、有的鬧蝗蟲,金山寺收不到田租,常住沒有齋糧,當家師想不出辦法,求活佛相助,活佛面無難色,慨然承擔,說:「不要緊,有弟子在。」不知道他用甚麼「神通」向人募化,沒有多少日子,各地善信送到了數百擔白米,解決了金山寺的缺糧之難。

活佛怎麼募化的呢?舉一個例子說,有一位富家婦女,患了肺結核病,求活佛醫治。活佛說:「我是出家人,不是大夫,你有病要找大夫看。」經不得那婦女苦求,活佛說:「你的業障重,先送一百擔米到金山寺供養出家人,消消業障,我就給你治病。」

那婦人滿口答應,送到了一百擔米。而活佛治病的方法,真出人意外,他咯咯咯的咳出半碗濃痰,要那婦人吃下去。那婦人為難萬分,最後為了活命,終於閉上眼捏著鼻子吃下去。可是奇跡出現了,她久治不愈的肺病,不久後竟自漸漸痊癒了。

說起金山活佛為治病,真是匪夷所思,他的痰可以治病,他的口水可治病,他的洗澡水可以治病,他身上的泥垢也可以治病。例如太滄和尚的母親有「心疼」的老病 ──事實上是胃疼,所以又稱胃氣疼。太滄和尚求活佛為他母親治病。正趕上那天活佛洗過澡,他要太滄去取一碗「般若湯」來,太滄問:「甚麼是般若湯?」活佛說∶「就是浴盆中的洗澡水。」太滄去取來,活佛要太滄跪下隨他念佛,念畢,對太滄說:「拿回去給你母親喝。」太滄說:「活佛呀!我母親是愛清潔的人,怎會喝這渾水呢?」活佛說:「不要緊,去拿一塊明礬來。」明礬取到,活佛手執明礬在水中攬動,口中念佛,不一會兒水就清了。太滄把水裝在瓶中,後來帶回家中給 他母親服用,他母親服後,心疼的病果然好了。

活佛也給樂觀法師治過病,樂師自幼有偏頭痛的病,發作起來,疼痛難忍。一年冬季,樂觀法師到金山寺打禪七,期滿離寺時,向活佛辭行,活佛送他到山門外,樂師走到百步之外,活佛又喊他∶「回來!回來!」樂觀法師以為有甚麼事,再折回來,走近活佛時,活佛突然用手抱住樂師的頭,用自己的頭碰過去,連碰幾下後,說 :「好了,好了。」然後笑嘻嘻的走了。樂師當時莫名其妙,可是後來偏頭疼卻不再發作了。活佛治病的事例不勝枚舉,以遊戲人間度化眾生的事例也不勝枚舉。

金山活佛慈悲心很重,有一次,他看見一鳥兒,在水池裡捉到一條活的小魚,銜在嘴裡,飛站在高樓欄杆上,那只小魚的尾巴還在擺動。活佛看到一口氣爬上高樓,想從鳥兒口中救出那可憐的小魚。那知小鳥看到有人趕到,它又從欄杆上飛上屋頂。活佛也不顧命似的也從欄杆上往屋頂上爬,鳥兒正把小魚從口中放下,想啄食之間,就在此一刹那間,活佛伸手搶到小魚,鳥兒一驚飛走了,但活佛就在這一搶之下,失足從樓頂上跌下來。起初看熱鬧的人,看得很有興趣,等到活佛從樓頂上掉下來,以為他一定要跌傷了,那知轉眼活佛站在地上,得勝似的笑著,轉身把小魚兒放入水池中,口中念念有辭,小魚搖頭擺尾的遊走了。

還有一次,金山活佛在南京棲霞山寺與當家師談話聊天,忽然有一條不大不小的青蛇爬出來,被工人發現,三下兩下把這樣蛇打死,並且打成兩段,但青蛇還在蠕動。金山活佛愛護一切眾生,他把那被打成兩段的死蛇拾起來,湊在一起,然後取一杯水,口中念念有辭,將水灑在死蛇身上,慢慢念、慢慢的灑水,真有不可思議的靈驗,小蛇竟漸漸的蠕動起來,稍停會兒,活佛為它說三皈依,那小蛇這才慢慢的爬進石頭縫中。

金山活佛在金山江天寺住到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是年年底,南京棲霞山寺的當家師寂然和尚,約請活佛同到香港去。他二人到香港後,掛錫在棲霞山寺的下院鹿野苑。沒有住多久,他到仰光去朝禮大金塔。初到緬甸仰光,在大金塔附近的龍華寺掛單,名義上是掛單,事實上只是每天去趕齋吃飯,其餘時間全在大金塔上。他每天要在塔前拜塔,仰光氣候炎熱,驕陽當空,塔前的大理石地面熱得灼人,而活佛赤著腳在灼熱的大理石地面上,五體投地的拜塔,一拜兩、三個小時。這種苦行,使旁觀的人敬佩萬分。除了拜塔之外,就是在塔旁靜坐念佛,夜間也不睡,就在塔旁打坐。

活佛在仰光期間,曾經去印度朝禮聖跡,回到仰光後,龍華寺因土地糾紛被關閉了,他無處趕齋,就在大金塔附近撿水果皮、花生穀、碎紙屑吃。有弟子給他送飲食糕餅,他轉施給塔前貧窮的緬甸人吃。每天在大太陽下禮塔依舊。時日久了,終於病倒了。他有一位皈依弟子陳清韻居士把他接到家中調養,陳居士想活佛是熱毒所致,要求活佛沖涼,並說要多沖一會。活佛說:「我知道,一定要多沖,只沖這一次,就不須再沖了。」

活佛在陳居士家沖涼那一天,是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的舊曆五月初八日下午,他一沖兩個小時不出來,陳居士到浴房中看,活佛仍立在蓮篷頭下,水仍在沖著,而呼之不應,原來活佛已經立化了。

Kaiti註:如果想知道多一些金山活佛的事跡,可以找煮雲法師著的《金山活佛》或是樂觀法師的《金山活佛神異錄》來看。

Tuesday, September 02, 2008

少林一指禪功 - 海燈法師(1904 - 1989)

照片:海燈法師年輕時與虛雲老和尚合影

海燈俗家姓範,名無病,四川省江油縣人,西元一九四年(清光緒三十年)出生。海燈五歲喪母,七歲隨舅父習武,十二歲因父親被當地惡霸打死,立志為父報仇。後來在江油縣某寺院出家,法名海燈。【注】他因為父報仇心切,到處訪求名師,苦練武功。大約在一九三年前後,有兩位少林寺護寺高手的和尚,因祖庭被軍閥所毀,雲遊到了四川,海燈遂拜二位和尚為師,學習少林武功。在二位少林武僧的苦心教導下,海燈學得不少的少林工夫。據說他每天淩晨三時聞雞起舞,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四大絕技一、面壁坐禪傳說他一九四七年到了少林寺,在當年達摩祖師面壁洞坐禪,入定七天七夜,轟動一時。二、一指禪功就是用一指撐地,翻身倒立可達二分鐘。三、童子柔功須從少年學起,終年不輟,終生不娶,才能練得全身柔軟如棉,能頭套進腰鼓桶,運用軟功,利索落地。四、梅花椿拳腳踏梅花椿,步法穩健,分寸不亂,才能在十一根高約三尺左右的梅花木椿上 如履平地,表演梅花拳法。開始練低椿,再逐步提高。

他一九四七年曾到登封少林寺,掛單住雲水堂,住了一段時間而去。後來於一九五三年、六四年,曾兩次在少林寺掛單暫住。他最後一次到少林寺,是一九八二年。事緣當時少林寺的當家和尚釋行正,送幾個學僧到四川佛學院,途經海燈的家鄉江油市。他與海燈是舊識故友重逢,互敘友情,海燈稱將再到少林參訪,行正表示歡迎。他回到河南後,未久海燈帶了六名弟子,到少林掛單住下來。翌年(一九八三年),就發生了記者採訪、稱海燈為少林寺『方丈』的新聞。到底是他自稱為少林寺方丈,還是新聞記者給他加的頭銜,就無從考查了。後來又有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為他攝製記錄片,展現了他的四大絕技。「北京晚報」也在一九八三年連載「海燈法師傳」的長篇小說,使海燈成為媒體的焦點。

因為海燈以少林寺「方丈」的名義大出風頭,使身為當家師的行正和尚(他于一九八六年十月,正式晉任為少林寺方丈)大為不悅,就遷了海燈師徒七人的單(遷單),就是對他們下了「逐客令」。既然主人不留客,海燈也就帶著六名弟子離開了少林寺

海燈師徒離開少林寺回到四川後,他在江油設了一所「江油市海燈法師武術館」,由於他的名氣很大,一般學武者趨之若騖。一九八七年,四川電視臺為他拍攝了二十集的「海燈法師」連續劇,記錄了他的傳奇事蹟。在電視臺播出後,更使他聲名遠播,中外皆知。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他隨著中國電影代表團到美國紐約訪問,使當地華人社會掀起了一陣「少林旋風」。他在新聲戲院登臺獻技,他的弟子范應蓮輕鬆擊敗一個身高一米八五、體重一百六十英磅的美國青年拳手維克特。

海燈法師曾撰寫過一本《少林氣功精要》,全書約四萬餘字,出版後受到廣大武術愛好者的歡迎。他不僅武功高超,於佛學也頗有造詣,五十年代,曾在上海佛教青年會宣講《金剛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晚年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江油市海燈法師武術館館長,觀霧山極樂寺住持。海燈和尚能還能作詩,後來收集了平生詩作二百二十多首,輯成《少林雲水詩集》,由巴蜀詩社出版。他於一九八九年一月在成都圓寂,終年八十六歲。


Monday, September 01, 2008

南洋一代少林武僧 - 高參法師(1886 - 1960)


高參法師惠安縣南埔鄉人,俗姓林,名亞鴻,又名天豹,幼年父母雙亡,依靠兄嫂為生。13歲拜福建名武師曹彪為師,後與兄林亞興 往新加坡划船為生,其兄不幸覆船死難,他悲痛還鄉,遂萌出家之念。1903年,拜行亮上人為師,在惠安清興寺剃度,受戒于莆田梅峰光孝寺微嘉禪師。又拜浙 江普陀山普濟寺少林48傳慧精法師習武。後隨慧精法師由普濟寺到雲霧山金剛寺。他勤修苦練,練就一身好武藝。他不僅事佛、練武,而且習醫。

1907 他隨師父泛海東南亞,曆蘇門答臘、爪哇等地,卓錫三寶瓏 三寶洞一年,弘傳佛法。後回國,駐錫福州怡山長慶寺。不久,師兄弟八人發誓托缽雲遊全國名寺,足跡遍及五嶽及五台、峨眉、九華、江浙等地,拜訪名僧,研討 經典、武術、醫學。途中捨己救人,鋤強扶弱,備受僧俗尊崇。不久歸寺,潛心靜修。

1927年,高參法師再次南游,曆新加坡、馬來亞、印尼、緬甸、泰國、印度等國。在印尼棉蘭日裡民禮鎮元宮住持21年。

在日軍進犯東南亞時,他開始招收門徒,練習武術,增強人民體質,以抗擊敵人。 1948年,高參法師應新加坡雙林寺方丈松輝法師懇請,任該寺住持。在當地方外同道、在家居士、社會賢達的懇請下,他招收弟子,傳少林武術薪火。

高參法師在新加坡還組織武術團體。1954年,在新加坡創立新加坡少華國術健身社1957年在馬來亞檳城創立少林國術健身社1958年又於新加坡組建少鎮山國術體育會1958年創立新加坡南少林總會,會址設在雙林寺。

高參法師自任教練,傳授武術。團結各地少林弟子,發揚少林武術精神,增強人民體質,造福社會。他還為居民施診贈藥,救人無數。

1960516日,高參法師在雙林寺圓寂,享年74歲。


kaiti註:這張高參和尚的照片是我在檳城梵音禪寺收集相關資料時,監院聖慧師借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