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05, 2008
奇僧異事 - 廣欽法師(1892-1986)
福建惠安人。本姓黃,因家貧,至晉江李姓家中為養子。生稟夙慧,隨母奉佛茹素,未久,皈依福建泉州承天寺瑞芳法師。其後,師曾遠遊南洋多年,返鄉後刻意苦行,歷十餘寒暑。三十三歲,投禮瑞芳法師披剃,法名照敬,字廣欽。民國二十二年(1933),四十二歲,受戒於福建莆田囊山慈壽禪寺。後遂決志至泉州城北清源山潛修,自是斷棄五穀,僅食菓類。師曾於山中入定,歷四月,往來農樵皆以為物化,承天寺方丈轉塵老和尚乃偕同弘一大師前往勘驗,始知師深入禪定,歎為希有。
民國三十六年來臺,初時棲止於臺北新店寒林曠野之間;三十七年,於山壁間開鑿石洞,命名廣明岩(今稱廣明寺);四十年,移錫於臺北土城日月洞,鮮為人知。三度禪定之後,始名聞於世。四十四年至四十九年間,於土城火山興建承天禪寺,火山則稱清源山,係為紀念祖庭而命名者。各地善信前往參禮者絡繹不絕。七十五年二月於高雄六龜妙通寺示寂,世壽九十五。〔廣欽老和尚事略、廣欽老和尚雲水記〕資料來源:佛光電子大辭典
kaiti: 廣欽法師(又名廣欽老和尚)一生的傳奇故事,在台灣的佛教界流傳甚廣,他目不識丁,卻往往能出發人深省的獅子吼;他一生苦行,來台後僅以水果裹腹,伏虎軀鬼傳聞甚殷, 若以靈異、神通來看待老和尚,是無法探清他的形象。
相關網站:http://www.bfnn.org/kuangchin/index.html
Thursday, September 04, 2008
捨身自焚 - 寶松和尚 (1891 - 1962 )
1937年蘆溝橋事變,抗戰軍興,全民族投入了反日本侵略的艱苦卓絕的戰事中。寶松和尚啟建規模空前的瑜伽焰口千壇,普度為抗日而殉國軍民的英靈;祈求護國、反對侵略,其愛國、愛民族之心,灼然可見。民國初,閩中古刹開元寺曾淪為囚獄。1941年福州第一次淪陷,約一年後光復,但開元寺旁的一些無賴之徒,趁機毀寺占地蓋房。寶松和尚知難而進挺身而出,以懇切的言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以勸阻;幾經挫折之後,終使開元寺得以倖存;繼之拆除囚獄,予以重修。解放後,開元寺經幾次修葺,面貌煥然一新。
1947年,寶松和尚憫四眾貧民病乏醫藥之苦,大力支持莊公輔居士提出的本慈善救濟之旨,服務社會,不以營利為目的創辦福建佛教醫院的計畫。他悲願之深且摯,無償獻出開元寺東側藥師殿舊址,暫設臨時病院。為籌集建院資金,寶松和尚又再次遠渡南洋,足跡遍及星洲、檳城、吉隆圾坡、怡保、麻六甲等埠;並在星洲設立董事部,將募集到的藥品、醫療器械、款項寄回福州。1949年,福州佛教醫院建築完成,寶松和尚正欲返國舉行開幕儀式,以時局丕變,遂羈留南洋,隨緣弘化星馬一帶,從此他長期羈旅域外,相繼在檳城極樂寺念佛堂和麻六甲明覺蓮社執掌佛事,後於馬來亞柔佛州創建道場,名為「一真法界」。
1962年率徒廣稀移錫怡保東蓮小築参與佛七。寶松和尚看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給世界和平帶來戰爭陰影,危及人類生存,他在主事佛七之後,于29日子夜,發願祈禱世界和平,消弭核戰爭,率其徒廣稀捨身自焚,以示抗議。並遺教其他弟子,諄諄以戒殺、放生為囑,表達了人類反對核戰爭、祈求和平的善良願望。寶松和尚師徒捨身自焚的壯舉一時轟動教界,博得愛好和平人們的讚揚。馬來西亞鄭真如居士于1983年在寶松和尚生活過的福州開元寺西側建立寶松和尚紀念堂,以垂其志。
kaiti註:寶松和尚師徒為世界和平而捨身自焚之舉。正確與否,就讓後人各自評斷了。
Wednesday, September 03, 2008
近代奇僧 - 金山活佛(1880 - 1935 )
出家後的董姓青年,法名妙善,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 年)在寶華山受具足戒,之後到金山江天寺住禪堂。據曾任江天寺方丈的太滄老和尚,生前的回憶,他到金山江天寺住禪堂時,妙善已住在藏經樓上的閑寮房中自修。此時還沒有人稱他活佛,不過他的靈異事蹟,早已眾所共知了,尤其是鎮江一地,更是家喻戶曉。
金山活佛的生活,他穿著是冬夏一衲,冬天不覺冷,夏天也不知熱。他的施捨心很大,有時皈依弟子供養新衣服給他穿,不幾天就不見了,原來他施捨給別人了。他住在金山寺藏經樓的閑寮房裡,房子裡沒有桌椅床鋪,也沒有衣廚書架,只有一塊方石頭,石頭上放著一個舊蒲團,他夜間不睡覺,不是經行念佛,就是參禪入定。他吃的更為奇特,專喜歡吃殘菜剩飯,甚至放倒在惡水缸裡的飯菜也撈出來吃,他也許是為了惜福,也許是遊戲三昧,心中到了不垢不淨的地步。他一生兩腳步行,從不坐車,尤其是不坐人力車(黃包車),有一次在南京,一個在家弟子請他吃飯,雇了一輛人力車,拼命的拖他坐上去,車子一拉動,他在車上就大喊頭痛,喊聲愈來愈大,那位弟子無奈,只好叫車子停下來,任由他下車走路。
活佛的禪定工夫很到家,民國九年(一九二○年),太滄和尚任金山寺知客,鎮江關監督冒廣生是信佛的人,慕名到金山寺拜訪活佛。太滄和尚領著冒監督到活佛所住的寮房見面,而房門關閉,叫門不開,不得已破門而入,原來活佛在蒲團上入定了。太滄和尚在他耳邊彈了三指開靜,活佛才出定慢慢的睜開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活佛被鎮江檢察廳廳長董少卿拘留,關在看守所。太滄和尚去看他,法警打開房門,太滄發覺他又入定了。
活佛住在金山寺時代,常在夜深人靜、數百僧侶好夢方熱的時候,獨自到山上高處念佛,他放開洪鐘似的嗓子,以他自創的腔調,念:「誰─念─南─無─阿─彌─陀 ─佛──」他宏亮的聲音劃過長空,音調悲切,令聽到的人不禁淒然。他夜間到山高處大聲念佛,念了多年,在那段時間住過金山寺的人,腦海中都會留下他念佛的 聲音。活佛在金山寺掛單駐錫了近三十年,鎮江、南京一帶,皈依他的弟子不計其數。同時,他對金山寺也有很大的貢獻,例如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地方上有的鬧旱災、有的鬧蝗蟲,金山寺收不到田租,常住沒有齋糧,當家師想不出辦法,求活佛相助,活佛面無難色,慨然承擔,說:「不要緊,有弟子在。」不知道他用甚麼「神通」向人募化,沒有多少日子,各地善信送到了數百擔白米,解決了金山寺的缺糧之難。
活佛怎麼募化的呢?舉一個例子說,有一位富家婦女,患了肺結核病,求活佛醫治。活佛說:「我是出家人,不是大夫,你有病要找大夫看。」經不得那婦女苦求,活佛說:「你的業障重,先送一百擔米到金山寺供養出家人,消消業障,我就給你治病。」
那婦人滿口答應,送到了一百擔米。而活佛治病的方法,真出人意外,他咯咯咯的咳出半碗濃痰,要那婦人吃下去。那婦人為難萬分,最後為了活命,終於閉上眼捏著鼻子吃下去。可是奇跡出現了,她久治不愈的肺病,不久後竟自漸漸痊癒了。
說起金山活佛為治病,真是匪夷所思,他的痰可以治病,他的口水可治病,他的洗澡水可以治病,他身上的泥垢也可以治病。例如太滄和尚的母親有「心疼」的老病 ──事實上是胃疼,所以又稱胃氣疼。太滄和尚求活佛為他母親治病。正趕上那天活佛洗過澡,他要太滄去取一碗「般若湯」來,太滄問:「甚麼是般若湯?」活佛說∶「就是浴盆中的洗澡水。」太滄去取來,活佛要太滄跪下隨他念佛,念畢,對太滄說:「拿回去給你母親喝。」太滄說:「活佛呀!我母親是愛清潔的人,怎會喝這渾水呢?」活佛說:「不要緊,去拿一塊明礬來。」明礬取到,活佛手執明礬在水中攬動,口中念佛,不一會兒水就清了。太滄把水裝在瓶中,後來帶回家中給 他母親服用,他母親服後,心疼的病果然好了。
活佛也給樂觀法師治過病,樂師自幼有偏頭痛的病,發作起來,疼痛難忍。一年冬季,樂觀法師到金山寺打禪七,期滿離寺時,向活佛辭行,活佛送他到山門外,樂師走到百步之外,活佛又喊他∶「回來!回來!」樂觀法師以為有甚麼事,再折回來,走近活佛時,活佛突然用手抱住樂師的頭,用自己的頭碰過去,連碰幾下後,說 :「好了,好了。」然後笑嘻嘻的走了。樂師當時莫名其妙,可是後來偏頭疼卻不再發作了。活佛治病的事例不勝枚舉,以遊戲人間度化眾生的事例也不勝枚舉。
金山活佛慈悲心很重,有一次,他看見一鳥兒,在水池裡捉到一條活的小魚,銜在嘴裡,飛站在高樓欄杆上,那只小魚的尾巴還在擺動。活佛看到一口氣爬上高樓,想從鳥兒口中救出那可憐的小魚。那知小鳥看到有人趕到,它又從欄杆上飛上屋頂。活佛也不顧命似的也從欄杆上往屋頂上爬,鳥兒正把小魚從口中放下,想啄食之間,就在此一刹那間,活佛伸手搶到小魚,鳥兒一驚飛走了,但活佛就在這一搶之下,失足從樓頂上跌下來。起初看熱鬧的人,看得很有興趣,等到活佛從樓頂上掉下來,以為他一定要跌傷了,那知轉眼活佛站在地上,得勝似的笑著,轉身把小魚兒放入水池中,口中念念有辭,小魚搖頭擺尾的遊走了。
還有一次,金山活佛在南京棲霞山寺與當家師談話聊天,忽然有一條不大不小的青蛇爬出來,被工人發現,三下兩下把這樣蛇打死,並且打成兩段,但青蛇還在蠕動。金山活佛愛護一切眾生,他把那被打成兩段的死蛇拾起來,湊在一起,然後取一杯水,口中念念有辭,將水灑在死蛇身上,慢慢念、慢慢的灑水,真有不可思議的靈驗,小蛇竟漸漸的蠕動起來,稍停會兒,活佛為它說三皈依,那小蛇這才慢慢的爬進石頭縫中。
金山活佛在金山江天寺住到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是年年底,南京棲霞山寺的當家師寂然和尚,約請活佛同到香港去。他二人到香港後,掛錫在棲霞山寺的下院鹿野苑。沒有住多久,他到仰光去朝禮大金塔。初到緬甸仰光,在大金塔附近的龍華寺掛單,名義上是掛單,事實上只是每天去趕齋吃飯,其餘時間全在大金塔上。他每天要在塔前拜塔,仰光氣候炎熱,驕陽當空,塔前的大理石地面熱得灼人,而活佛赤著腳在灼熱的大理石地面上,五體投地的拜塔,一拜兩、三個小時。這種苦行,使旁觀的人敬佩萬分。除了拜塔之外,就是在塔旁靜坐念佛,夜間也不睡,就在塔旁打坐。
活佛在仰光期間,曾經去印度朝禮聖跡,回到仰光後,龍華寺因土地糾紛被關閉了,他無處趕齋,就在大金塔附近撿水果皮、花生穀、碎紙屑吃。有弟子給他送飲食糕餅,他轉施給塔前貧窮的緬甸人吃。每天在大太陽下禮塔依舊。時日久了,終於病倒了。他有一位皈依弟子陳清韻居士把他接到家中調養,陳居士想活佛是熱毒所致,要求活佛沖涼,並說要多沖一會。活佛說:「我知道,一定要多沖,只沖這一次,就不須再沖了。」
活佛在陳居士家沖涼那一天,是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的舊曆五月初八日下午,他一沖兩個小時不出來,陳居士到浴房中看,活佛仍立在蓮篷頭下,水仍在沖著,而呼之不應,原來活佛已經立化了。
Kaiti註:如果想知道多一些金山活佛的事跡,可以找煮雲法師著的《金山活佛》或是樂觀法師的《金山活佛神異錄》來看。
Tuesday, September 02, 2008
少林一指禪功 - 海燈法師(1904 - 1989)
海燈俗家姓範,名無病,四川省江油縣人,西元一九○四年(清光緒三十年)出生。海燈五歲喪母,七歲隨舅父習武,十二歲因父親被當地惡霸打死,立志為父報仇。後來在江油縣某寺院出家,法名海燈。【注】他因為父報仇心切,到處訪求名師,苦練武功。大約在一九三○年前後,有兩位少林寺護寺高手的和尚,因祖庭被軍閥所毀,雲遊到了四川,海燈遂拜二位和尚為師,學習少林武功。在二位少林武僧的苦心教導下,海燈學得不少的少林工夫。據說他每天淩晨三時聞雞起舞,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四大絕技∶一、面壁坐禪∶傳說他一九四七年到了少林寺,在當年達摩祖師面壁洞坐禪,入定七天七夜,轟動一時。二、一指禪功∶就是用一指撐地,翻身倒立可達二分鐘。三、童子柔功∶須從少年學起,終年不輟,終生不娶,才能練得全身柔軟如棉,能頭套進腰鼓桶,運用軟功,利索落地。四、梅花椿拳∶腳踏梅花椿,步法穩健,分寸不亂,才能在十一根高約三尺左右的梅花木椿上 如履平地,表演梅花拳法。開始練低椿,再逐步提高。
他一九四七年曾到登封少林寺,掛單住雲水堂,住了一段時間而去。後來於一九五三年、六四年,曾兩次在少林寺掛單暫住。他最後一次到少林寺,是一九八二年。事緣當時少林寺的當家和尚釋行正,送幾個學僧到四川讀佛學院,途經海燈的家鄉江油市。他與海燈是舊識故友重逢,互敘友情,海燈稱將再到少林參訪,行正表示歡迎。他回到河南後,未久海燈帶了六名弟子,到少林掛單住下來。翌年(一九八三年),就發生了記者採訪、稱海燈為少林寺『方丈』的新聞。到底是他自稱為少林寺方丈,還是新聞記者給他加的頭銜,就無從考查了。後來又有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為他攝製記錄片,展現了他的四大絕技。「北京晚報」也在一九八三年連載「海燈法師傳」的長篇小說,使海燈成為媒體的焦點。
因為海燈以少林寺「方丈」的名義大出風頭,使身為當家師的行正和尚(他于一九八六年十月,正式晉任為少林寺方丈)大為不悅,就遷了海燈師徒七人的單(遷單),就是對他們下了「逐客令」。既然主人不留客,海燈也就帶著六名弟子離開了少林寺。
海燈師徒離開少林寺回到四川後,他在江油設了一所「江油市海燈法師武術館」,由於他的名氣很大,一般學武者趨之若騖。一九八七年,四川電視臺為他拍攝了二十集的「海燈法師」連續劇,記錄了他的傳奇事蹟。在電視臺播出後,更使他聲名遠播,中外皆知。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他隨著中國電影代表團到美國紐約訪問,使當地華人社會掀起了一陣「少林旋風」。他在新聲戲院登臺獻技,他的弟子范應蓮輕鬆擊敗一個身高一米八五、體重一百六十英磅的美國青年拳手維克特。
海燈法師曾撰寫過一本《少林氣功精要》,全書約四萬餘字,出版後受到廣大武術愛好者的歡迎。他不僅武功高超,於佛學也頗有造詣,五十年代,曾在上海佛教青年會宣講《金剛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晚年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江油市海燈法師武術館館長,觀霧山極樂寺住持。海燈和尚能還能作詩,後來收集了平生詩作二百二十多首,輯成《少林雲水詩集》,由巴蜀詩社出版。他於一九八九年一月在成都圓寂,終年八十六歲。
Monday, September 01, 2008
南洋一代少林武僧 - 高參法師(1886 - 1960)
高參法師惠安縣南埔鄉人,俗姓林,名亞鴻,又名天豹,幼年父母雙亡,依靠兄嫂為生。13歲拜福建名武師曹彪為師,後與兄林亞興 往新加坡划船為生,其兄不幸覆船死難,他悲痛還鄉,遂萌出家之念。1903年,拜行亮上人為師,在惠安清興寺剃度,受戒于莆田梅峰光孝寺微嘉禪師。又拜浙 江普陀山普濟寺少林48傳慧精法師習武。後隨慧精法師由普濟寺到雲霧山金剛寺。他勤修苦練,練就一身好武藝。他不僅事佛、練武,而且習醫。
高參法師在新加坡還組織武術團體。1954年,在新加坡創立“新加坡少華國術健身社”,1957年在馬來亞檳城創立“少林國術健身社”,1958年又於新加坡組建“少鎮山國術體育會”,1958年創立“新加坡南少林總會”,會址設在雙林寺。
高參法師自任教練,傳授武術。團結各地少林弟子,發揚少林武術精神,增強人民體質,造福社會。他還為居民施診贈藥,救人無數。
1960年5月16日,高參法師在雙林寺圓寂,享年74歲。
kaiti註:這張高參和尚的照片是我在檳城梵音禪寺收集相關資料時,監院聖慧師借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