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0, 2009

不一般的最後考試!

圖 : 我的考試許可證

在Kelaniya大學最後的學期真的是一波三折....
發生太多的事了,目前大學還是因為寄宿生和村民群毆事件復課無期....
也為了母親的病情,本來已經選擇放棄最後的考試,確定好機位提前回國了....
最終,佛學系爭取到大學方面的特別許可,讓我們這些系裡留學生提前考試....
所以才決定留下來...

終於在星期二領了考試許可和時間表.....
確定下星期一開始學士班最後一個學期未的考試了.....
希望可以順利的把它考完,完成我在這裡4年多的學業.....
8月初我就可以回檳城了.

kaiti : 這裡的
部落文章就暫時停下,等考完試再寫囉!

Wednesday, July 08, 2009

新加坡抗日愛國僧人- 普亮法師


今天並沒有多少人知道新加坡蓮山雙林寺曾經出了一位抗日愛國僧人,在日軍南侵時曾大力支持星華籌振會和南僑機工的活動。他就是當年雙林寺第十任住持普亮法師。

法師俗姓蕭,惠安頭北三蕭鄉人,剃度于福州怡山西禪寺,受戒於興輝法師。民國元年(1912年)偕蕭田沙彌恩輝(時年十三)南航至星,卓錫于雙林寺。民國六年(1917年),繼方丈增慧為雙林寺住持,共27年,建樹頗多。

1918年,雙林寺創建已廿載,棟樑蛀腐,殿堂已有傾塌之象,樓閣亭基周圍破損,普亮法師建議重修,得到雙林寺大護法劉金榜之子啟祥與諸善信的支持,進行整修事宜,大體維修寺院初建原貌。

1939年,本地的“南僑總會”號召南洋華僑機工回國協助抗日,到滇緬公路去服務,雙林寺曾經是招募和訓練處之一,普亮法師於寺中大開方便門為機工提供進行集體訓練機工場所。

普亮法師時任新加坡中華佛教會會長,大力呼籲星洲華僑捐款支持中國抗戰。當時法師大力支持以陳嘉庚為首的星華籌賑會。他曾在1939年5月28日的衛塞節,在雙林寺設齋筵為星華籌振會募款,一天內便籌得坡幣一萬元。

因為這件事法師成為日軍後來被點名肅清的對象。1942年2月,日軍攻佔新加坡後,改名昭南島,展開肅清行動,初捕殺抗日嫌疑者,繼偵及方外。普亮法師和兩名出家弟子很快便被日軍帶走,從此下落不明。據戰後考證,法師和兩名徒弟當年在樟宜海邊不幸遭日軍殺害。當時和一起遇難的,一是步參法師,另一名則身份不詳。

戰後於1947年新加坡中華佛教會還特別為普亮法師舉行了追思會。會上輓聯:

衛法捐生,是能無畏施
證真斷惑,不入有餘依



相關參考資料: Veneable Pu Liang

Monday, July 06, 2009

老招牌即將拆除

圖 : 喬治市唐人街上的仁愛堂

仁愛堂是馬來西亞首間中藥店,有214年歷史,原籍廣東嘉應梅縣鬆口鎮溪西鄉的創辦人古石泉於嘉慶初年(約1796年,檳島開闢後十年)設仁愛堂藥肆於椰腳街廣福宮(觀音亭)附近,後遷至目前三層樓建築營業也有124年歷史。

圖 : 仁愛堂創辦人古石泉令孫古秀階,亦是仁愛堂第三代掌門人。

仁愛堂原是古氏家族的產業,該家族在黃金時期也同時經營採礦生意,後來家族沒落,則將產業承頂給店內的夥計,而張日良也是當時其中一名接受承頂獻議的夥計。他說,當時有9名夥計以合夥方式承頂仁愛堂,而在2004年前尚有5名合夥人,之後則交予他一人打理,其他人都退了夥。在30至50年代是仁愛堂的黃金時期,店內有40名工人,當時從事國內草藥批發市意,業務遍及芙蓉及吉隆坡等地,如今仁愛堂只從事本坡的草藥批發,業務大不如前,而該藥店也由張日良醫師為人進行中醫診斷。

座落於大街及唐人街門牌82號A、B及C的仁愛堂創立於1796年,為檳城最悠久歷史的中草藥批發商,可是在屋租統制法令廢除後,區內人口外遷,以前的唐人街都是華人商店,而附近的大街則俗稱廣東街,如今這裡都成了小印度區,很多印度人不惜耗鉅資買下該區的產業開門做生意,區內的華人商家逐漸遷出,現在仁愛堂已成為該條街上唯一的華裔商店了。加上不久前業主謝氏福候公公司漲租等因素,終使老藥店在時局遷移下,料在下周正式關閉在大街的營業,若一切成定局,相信不久仁愛堂招牌也將在喬治市被拆除下來遷至阿依淡壟尾了。

目前檳城謝公司作為仁愛堂建築產業持有人,也表明關注喬治市的文化遺產,有計劃維護仁愛堂建築,惟目前尚未有實際建議與行動。


圖 : 60~70年代新加坡河岸還是主要經貿區.

圖 : 今日河岸民房被塗上五顏六色改成專賣紀念品和餐館的旅遊區.

kaiti : 仁愛堂歷史悠久,服務百年,它也是構成喬治市早期商業活動與人文遺產最佳見證,所以它的遷移令人惋惜。身為檳城的一份子,我們不應讓這裡的一切轉變成像新加坡今日的結果,為了保留市內一些古蹟把原本的居民遷移後,塗上五顏六色把它改造成一個沒有靈魂的商品櫥窗旅遊區吧!

Sunday, July 05, 2009

寬宗尼師塔志



寬宗比丘尼師,俗為陳氏獨生女,籍隸潮邑,父文山公,系膠園鉅子,母伍氏為人慷慨好善。師聰潁賢孝有大志,年十五痛父亡,覺世幻無常,遂居家茹素禮佛。 年32,逢芳蓮尼師南來宏法,聞道有悟,即禮之出家,立志精修。後隨其師回國,朝禮諸大名山,參善知識,親聞道階、太虛、演本、圓瑛、慈航、法舫諸大師開示,於道益進。又遍游印度緬甸諸佛國。至西元1938年主持本院,調眾有序,操勞逾恒,且深感欲宏大法,須先培植人才,乃於1940年,恭請王弘法居士協同籌畫創辦菩提義學,又收容慈幼,嘉惠貧童,厭功殊偉。

1946年正式成立菩提小學,聘請當地熱心人士為校董,策進校務,迄今十有餘年,由小學而中學,飲水思源,實賴師之毅力堅持有以致之。1954年師年已花甲,為求解脫,禮演本上人,剃度為尼。

1957年,以勞疾遽示寂,遠近惜之!師一生抱道清修,德業彪炳,園人欽遲之余,特為泐石,以為後人之垂範,並志弗諼雲爾。


菩提學院繼任主持 吳寬定 陳慈華 合十謹述
西元一九五七年即佛曆二千五百零一年農曆九月二十日


圖 : 寬宗尼師與菩提畢業生合影


kaiti:1954年10月菩提學院住持陳寬宗至金馬崙禮演本法師剃度,法名慧持;同時求受大戒,即禮請演公為得戒和尚、志崑為羯磨和尚、竺摩為教授和尚、勝進為尊證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