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30, 2009

朋友!您吵過架嗎?



相信您也有在電視媒體看過立法院委員和國會議員們在國會裡的拉扯與爭論吧?在政壇上它只是議員們的另類政治表達方式,可以在議會平台上大干一場後,走出那扇議會大門一樣還是朋友談笑自如。這完全不同於一般我們常見到的情侶分手、夫妻離婚、朋友反臉、同學爭執、同事失和、鄰居對峙、老人相罵、小孩互鬧的那種關係上,因某些事引起的爭執或吵架。甚至我們自己也曾經是其中一位主角。

當別人對你說了一些刺傷你的話,批評你、羞辱你,你會怎樣?
你會火冒三丈,氣呼呼地罵回去,或是忍氣吞聲地強壓下來?
然後呢?你是否會愈想愈氣,整個情緒都大受影響?

很多人在共同相處下無意中遇到事情,都常會把「算了!我不想講了,反正跟你講也沒用。」或是「算了!跟你講理是沒用的。」這些話掛在嘴邊,讓兩人的生活和思想越差越遠,也因為如此,彼此無法找到真正引起衝突的所在,進而漸漸埋下的種子,只待時機成熟,種子便破土而出,難免一場語言上的磨擦就這樣的發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有時靜下心來理性的想想,凡事又何必這樣呢,到底你是情緒的主人,還是奴隸。大家都可能只因為一些生活上的事,缺乏溝通,最后集怨成仇,以突發的某件事而引起爆點。最終失去了理智,把過去容忍與包容的鏡子打破,露出真正的面目,開始惡言相向,互揭其短。甚至還可能用暴力來解決,大打出手。不但傷了彼此多年的感情,也讓雙方增加了更多不必要的煩惱,一時無法讓心情平伏下來,損人不利己。

可是不幸有一天還是讓您遇上了,您會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它呢?


Kaiti : 吵架是一種較激烈的溝通方式,更是一門極大的情緒表現藝術,在適當的時機裡,如何能吵的讓對方確切的明白你的想法與立場,讓雙方作事後反省,避開用人身攻擊來去傷害對方,只動口而不動手就得看各位的功力了。如果您沒有辦法主控雙方的情緒,那還是勸君莫試了....

Monday, July 27, 2009

您素食了嗎?




素食基本上可以被分類為宗教或非宗教素食和是「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及「植物五辛素」(蔥、蒜、韭、蕎及興渠)等五種。如果您是以信仰的觀點出發,從某些宗教的立場看(包括一部份佛教)葱蒜,磨菇類,蛋與奶制品都可能被列入信仰中的禁食品中.而且有時候宗教中對某種食物的禁制,在教義中自有它自己一套說詞要求信徒遵守的.(為什麼回教徒不食猪肉,印度教徒不吃牛....)

我們都有自己選擇信仰的權力,如果您的信仰認為淨食(符合宗教對食物的規定的食品)可以提昇精神上的層次或是更能靠近您信仰的神.遵守那教義上規定不也是一種對信仰的尊重的表現嗎?

佛教的角度是有別於其他宗教的,佛陀本身不贊成盲目的信仰追隨者,只聽信傳統,權威或形式教條(戒禁取).除非您能確定那是可行,對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解脫與昇華有幫助的.所以佛陀要求我們親自來見證,體驗真理.這才是我們應該守護與奉行的....

在中國佛教寺院過堂吃飯時,一般僧眾不是常被提醒要食存五觀嗎?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5)為成道業故,應受此食的五種觀想,也是我們學習的泉源。它提醒我︰每天的飲食是由多少眾生血汗所換來?有多少眾生的死與犧牲才能成就我們,今天有何功德可以享用?而且食物當前,要遠離貪欲、驕逸等等過失,猶如吃藥療病,恰為滋養身體,以成就道業,報答眾生恩,回饋社會大眾。這才是重點。

這裡面卻沒有叫我們堅持對遵守某些食物禁忌的要求,在原始佛教的出家戒律中,甚至沒有明文禁食蔥蒜類,而且還允許出家人食三淨肉(這就是為什麼南傳佛教不禁五辛吃葷了)....

kaiti : 轉貼上星期在某佛教網站發表的一些佛教對素食的看法.有時候走在街上看到素食店前掛了大大的"齋"字廣告牌子,對店家"素"與"齋"的不分總是覺得有點好笑.但是回想起來,佛教的信徒何嘗不也如此....